作为典型的高耗能产业,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通常占其运营成本的60%-80%。2022年以来,中国多地相继推出绿电直连政策。2025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明确了绿电直连的定义和若干事项。
650号政策明确,绿电直供的核心在于实现电力的“物理直连”,确保用户使用的每一度电均来自特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具备清晰的物理溯源性。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数据中心提供了降低综合用电成本的路径,还助力其实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目标。
绿电直连政策的本质是通过直接购电协议(PPA)或自建可再生能源项目,使数据中心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绿色电力,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31.8%,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4亿千瓦和5.2亿千瓦,显示出绿电供应的快速增长。
数据中心作为算力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其绿色化转型不仅关乎成本优化,还与国家能源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紧密相关。然而,不同规模、地理位置和业务模式的数据中心在绿电直连中的适用性差异显著。以下将从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和中小型数据中心的特性出发,分析其与绿电直连政策的适配性。
展开剩余76%大型数据中心:绿电直连的首要受益者
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因其规模效应和高用电需求,成为绿电直连政策的主要受益者。这类数据中心通常服务于云计算巨头或大型互联网企业,单体用电量可达数亿千瓦时/年,电力成本在其运营预算中占据主导地位。绿电直连通过直接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签订长期购电协议,能够显著降低电费支出。
2023年国际能源署(IEA)指出,全球范围内通过PPA采购绿电的企业可将电力成本降低15%-30%。青海某运营商数据中心年电费支出4000万元,经过采用当地微电网的绿电直连实现了电费降幅超过25%,每年节省约1000万元的电费,整体运营成本下降近20%。
此外,大型数据中心通常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投资建设或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如自建光伏电站、风电场等,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与可以完全掌握绿色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一方面确保能源稳定可控,一方面最大的化成本控制,更好的满足自身的ESG目标。
此外,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与当地新能源企业合作,不仅能锁定长期低成本电力,还能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如调峰调频服务)获取额外收益。
当然,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大型数据中心采用绿电直连的同时也必须配置储能系统或与公共电网对接作为备用电源。其次,绿电直连项目涉及复杂的审批流程和政策性费用,如输电费和政府性基金,可能增加前期成本。尽管如此,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优势和长期投资能力使其更能承受这些挑战,成为绿电直连政策的先锋。
边缘数据中心:灵活性与区域化绿电的结合
边缘数据中心因其小规模、分布式的特点,在绿电直连中的适用性呈现出不同逻辑。边缘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低时延、高本地化的应用场景,如5G网络、物联网和智能驾驶,其用电量较集中式数据中心小,但对供电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绿电直连政策为边缘数据中心提供了通过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实现成本优化的机会。边缘数据中心可利用小型光伏系统或微电网,通过自发自用模式降低对公共电网的依赖。
然而,边缘数据中心的绿电直连模式受限于其地理分散性和规模较小的特点。长距离输电的经济性较低,且小型新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此外,边缘数据中心对供电连续性的要求较高,需配备高效储能系统以应对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政策层面,地方政府在绿电直连项目的审批和补贴力度上存在差异,可能影响边缘数据中心的实施效果。尽管如此,边缘数据中心通过灵活的区域化绿电解决方案,仍能在特定场景下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约。
中小型数据中心:绿电直连的潜力与局限
中小型数据中心因其较低的用电需求和有限的资源整合能力,在绿电直连中的适用性相对较弱,这类数据中心多服务于区域性机构或特定行业,单体用电量通常在百万千瓦时/年以下,电力成本在其运营预算中的占比虽高,但总体规模较小,对节能和绿电接入需求并不紧迫,但并非没有机会。
通过接入分布式新能源项目或参与绿电交易市场,中小型数据中心可以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约和绿色化转型,但需根据其规模、地理位置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实施路径。需依托区域电力市场和政策支持,克服规模和资源限制,逐步融入绿电直连体系。
随着绿电直连政策的完善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数据中心行业有望在绿色化与低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助力算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8月28日, 2025中国智算产业绿色科技大会将上海外滩瑞吉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以“AI+绿能,算力预见新范式”为主题,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和案例展示等环节,深度探讨绿色智算技术创新、产业生态重构及全球化合作路径,推动智算产业向低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会议联系人】
张女士
+86 183 0116 2872
Letty.z@idcquan.com
大会会议日程
文章来源:中国IDC圈
发布于:北京市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