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6月16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园内洋溢着喜悦与自豪。853名身着蓝色学士服的首届本科毕业生,在金黄流苏拨动的庄严时刻,接过了烫金的学位证书。这标志着202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迎来了职业教育办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站在毕业生代表发言席的董儒鑫,笑容格外灿烂——作为学校培养的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他用4年的奋斗,为当初那份近乎“孤勇”的选择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4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动手能力极强的董儒鑫做了一个让亲戚朋友惊讶的决定:他把能报的职教本科院校都填在了志愿表的最前列。这份坚定,源于他从小显露的天赋:从拆装玩具,到后来拆解电风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他不仅能原样装回,还能顺手修好故障。这个“拆家男孩”的特长,让他和家人认准了实践性强的职业教育本科道路。
董儒鑫顺利被第一志愿——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技术应用专业录取。然而,喜悦之余,忐忑也随之而来。“没有师兄师姐的经验可循,查不到现成的就业数据,甚至不知道4年后,社会会如何看待我们这张‘职教本科’文凭。”对董儒鑫和他的同学们来说,前路笼罩在“无人走过”的浓雾中。
凭借过人的动手能力,董儒鑫很快找到了突破口。他成功敲开了学校传奇学术科技社团“青橙工作室”的大门——这个每年从千余名报名者中选拔180人的精英社团。他入社的“敲门砖”颇具戏剧性:面试时,他顺手修好了现场一个罢工的电热水壶。
在“青橙”,属于职教本科生的精彩世界向董儒鑫展开。2022年4月,正值疫情严峻时期,董儒鑫与工作室的同学们自发行动起来,希望用自动化技术解决医废污染难题。他们研发的七台“智能医废小车”迅速投入社区医院抗疫一线。作为技术负责人,董儒鑫和队友参加了当年的“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面对众多强手,他们的“智能医废小车”不仅斩获一等奖,更赢得了评委“职校生对设备实操的理解更接地气”的高度评价。
早在大一进入“青橙”,董儒鑫就和伙伴们一头扎进学校的实训场地。为了项目需要,他们在师兄师姐帮助下自学大二、大三的课程。这种“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专业学习路径,正是职教本科区别于普通本科的鲜明特色。
2023年,一次参观校企合作企业华北制药集团时,企业技术负责人的一句话触动了董儒鑫:市场上的大型SDI检测设备大多依赖进口,国产设备因通道少、智能化程度低,难以满足高效需求。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董儒鑫与“青橙”伙伴们商议后,决心向这块国产设备的短板发起技术攻关。
学校全力支持他们的想法,提供了场地、资金、技术指导,并帮助他们联系专业企业开展合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董儒鑫充分整合学校学科优势,组建起一支涵盖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物联网甚至广告设计专业的跨学科团队。那个暑假,这群00后开启了“实验室即家”的攻坚模式:困了,几张实验桌一拼就是床;醒了,拉开桌子继续干。董儒鑫全程无休,被同学们戏称为实验室“霸总”。
汗水浇灌出硕果。2024年7月,团队研发的新型SDI全自动水污染指数分析仪成功实现批量生产,作为新一代国产设备服务广大用水企业。在此过程中,他们还申请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5项的第一发明人正是“霸总”董儒鑫。
2024年11月初,董儒鑫作为首批前往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职教本科生,和同学们奔赴上海。临行前,老师们寄语殷切:“你们将向企业展示职教本科生的水平和风采。”
实习期间,董儒鑫展现出超越预期的能力。今年1月初,在分厂的一次实习总结会上,面对台下所有领导,他汇报了自己在宝钢两个月的阶段性收获:其一,他观察到之前获得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经过改进,可优化宝钢的生产线;其二,基于实习期间的深入观察,他撰写了论文《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这个平日低调内敛的年轻人,发言和成果令听众眼前一亮——一个大四实习生,竟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专利改进方案并完成专业论文。分厂领导当场给予肯定。很快,董儒鑫的实习岗位便从操作岗调整到了技术岗。
“企业要的不是试卷分数,是创造价值的能力。”实习归来,董儒鑫向师弟师妹们分享心得时感慨,“正是在实训室里解决真问题的四年,让我底气十足。”
在6月16日的毕业典礼上,作为首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的董儒鑫充满了自信与笃定。回望4年前的选择,此刻回馈他的,远不止优秀的成绩单:有在生产线上量产的研发产品,有握在手中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更有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的就业意向。
链接: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共853人。为实现首届职业本科生的更高质量就业,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提前开展了针对本科生的双向调研:一方面遴选适合的企业,对企业的需求岗位、专业、招聘人数、上岗时间等进行调研;另一方面通过调研精准掌握每名毕业生的意向单位、需求偏好和意向地域等。将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就业意向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匹配,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就业招聘。
截至毕业时,学校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中的大部分学生进入行业头部企业,如宝钢一家就接收了55名毕业生。同时,毕业生就业去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毕业生被东北大学、苏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选择升学,也有毕业生通过考公考编成功“上岸”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另外还有4名同学投身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列。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